"中国制造?算了吧..."
这曾是日本消费者的典型反应。在这个对产品出处异常挑剔的市场里,"Made in Japan"一直是品质的代名词,而"Made in China"则被贴上了"便宜货"的标签。可最近,这情况正在戏剧性地转变!不管是在随处可见的电器城里,还是涩谷的综合商场里,中国品牌不再躲在角落,而是和日本本土品牌并排而立;连日本的年轻人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热议中国美妆和科技产品。这变化让人不禁感叹:曾经对"中国制造"嗤之以鼻的日本市场,怎么突然变得如此不同了?
1.木村拓哉&华为手表
说到木村拓哉为华为代言,就算从国人的视角来看也是一次梦幻联动。要知道,木村拓哉作为国民级的偶像,演员,是日本演艺圈的顶级存在。平时连日本本土的顶级品牌都未必请得动他,华为却成功了!
从长期戴着劳力士等大牌手表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木村拓哉,到华为手表代言人。这一转变,让华为在日本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"中国品牌"变成了"国际大牌"。广告播出后,日本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波"木村效应",连那些从不关注中国品牌的消费者也开始好奇:"如果连木村拓哉都选择代言,这产品是不是真的很不错?"这种明星效应的威力在日本市场尤为明显,而华为抓住了这一点,用木村拓哉这张王牌成功撬开了日本高端消费市场的大门。
2.道枝骏佑&完美日记
除了高端智能产品,美妆产品一直以来也是消费能力极强的一个板块。由于受众较为年轻化,中国化妆品品牌完美日记选择了了日本偶像组合"浪花男子"成员道枝骏佑成为品牌大使,在日本年轻女性中引起轰动。
完美日记以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创新的产品力,成功吸引了日本Z世代(1995~2009年生的人)消费者的目光。道枝骏佑代言的广告不仅在电视播出,还在东京涩谷的著名交叉口大屏幕上轮播,与周围的日本本土品牌广告交相辉映。
数据显示,自道枝骏佑担任品牌大使后,完美日记在日本社交媒体的粉丝暴增:X平台粉丝从约2万人涨至2.68万人,Instagram粉丝则从不足1.75万人增至2.93万人。为突出这次合作的重要性,品牌甚至清空了600多条Instagram旧内容,全力聚焦于与道枝骏佑的合作。
这种现象反映了日本年轻消费者观念的巨大转变——他们不再唯"Made in Japan"马首是瞻,而是更关注产品本身的创新和价值,以及与自己喜爱的偶像之间的情感连接。
3.长泽雅美&比亚迪
日本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新能源产品的普及。今年,日本实力派女演员长泽雅美出现在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广告中,以其亲和力十足的形象,向日本消费者传递电动出行的新理念。
这段广告播出后,日本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度甚至超过了一些本土车企的新品发布。一些原本对中国汽车嗤之以鼻的日本车评人也不得不承认:"比亚迪的设计和电池技术确实令人印象深刻。"
长泽雅美的代言效应也让比亚迪在日本的搜索热度大幅提升,特别是6月推出的电动轿车"海豹",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关注。这一系列营销举措,成功帮助比亚迪在丰田本田的大本营树立了"环保"、"创新"的品牌形象,让日本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汽车品牌。
1这些变化的背后,社交媒体功不可没。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和全球同龄人一样,都是刷Instagram、X和TikTok长大的一代。
他们获取信息、形成消费决策的方式,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广告或杂志。走在东京街头,随处可见年轻人拿着手机研究各种品牌的社媒内容和达人评测。通过与明星的合作内容引爆话题,再搭配KOL种草和真实用户评价,形成立体化的传播矩阵。这种营销手法甚至正在影响日本本土品牌,使不少传统日企也开始尝试更加年轻化、社交化的营销方式。
2中日关系的逐步改善也为这一切提供了肥沃土壤。近年来,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,签证政策的优化、直航航班的增加、留学生数量的提升,都让日本消费者对中国的了解更加全面立体。
商务人员的往来让日本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,也让日本消费者有了更多途径接触中国品牌。这种双向的文化与商业交流,为中国品牌在日本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放眼全球,中国品牌在日本的成功其实反映了一个更大的趋势——亚洲品牌之间正在形成更加复杂多元的互动关系。曾几何时,全球品牌格局基本是"欧美品牌主导、亚洲品牌追随"的单向模式。但现在,中国品牌与日韩品牌之间的互动竞争,正在创造出全新的市场动态。成功的品牌不再是简单强调自己的国籍,而是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,尊重并融入当地文化。这些跨国合作不再是简单的广告代言,而是深层次的文化交流。